• 当前位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及答案解析

    小白

    2

    0

    5.0分

    共18页 2022-04-03 5知币
    VIP免费
    1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测试卷( B卷)
    (测试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
    1. 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毛泽东视察海军某部 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 “辽宁号”航空母舰
    A.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B. 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历程
    C. 人民军队的建立与发展 D. 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2. 2015 12 31 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以原第二炮兵为主组建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正式命名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从“二炮”到“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 ( )
    A. 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B. 中国炮兵建设的巨大成就
    C. 中国陆军的发展进步 D. 我国跨入了核大国俱乐部
    3. 某部队的模拟实战军事演习中,在我国东海上空突然发现敌军导弹来袭,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进行空
    中拦截。那么,来执行此命令的是 ( )
    A. 导弹部队 B. 海军航空兵 C. 海军陆战队 D. 水面舰艇部队
    4. 分析下表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军兵种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
    建立时间 1949 41949 11 19662015 12
    A. 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 B. 我军逐步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C. 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D. 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5.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创造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外交环境,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 加强睦邻友好关系 B.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C. 加强多边合作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
    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 ( )
    A. 开国大典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万隆会议
    7. 周恩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
    2
    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 鸿门赴宴——重庆谈判 B. 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 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8. 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 ,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表明
    ( )
    A. 中国改变了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 中美之间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C. 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D. 中国外交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
    9. 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 ‘兼爱非攻’ 。”下列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该优秀传统的
    (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0. 2015 4月,“复兴路上工作室” 推出的《跟着(习)大大走》 系列影片解说词: “60 年前的一次聚首……
    是亚非国家主宰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呼喊……。 ”“聚首”指(
    A. 万隆会议 B. 中共八大 C. 26 届联合国大会 D. 重庆谈判
    11. 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
    共同体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60 多年前,中国也贡献了一个完美的方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这一“方案”是指 ( )
    A.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 倡导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2. 1955 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
    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13. 1971 11 8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 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
    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4. “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江空尽碧。此去欲何为 ?擒虎了,入虎穴 !”这是时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国外执行一项重大外交任务时,在飞机上写下
    的一首打 }由诗。这里的“外交任务”是 ( )
    立即下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