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化学】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化学】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小白

    0

    0

    5.0分

    共19页 2022-04-26 5知币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P7 实验现象记录
    实 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 化 后有
    无 新 物质
    生成
    11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
    为液体
    液态的水 无
    12 块 状 的
    块状固体被粉碎为蓝色粉末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无
    13 的 胆 矾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14颗粒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
    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P7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
    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
    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 习题 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 2题) 2 、( 1)( 4)( 6)( 7
    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 3)( 5)是化学变
    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 、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
    熔化是物理变化。 4 、( 1)( 2)( 5)( 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3)( 4)( 6
    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 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
    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
    部,并约有 1 cm 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
    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 2 s 3 s 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
    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
    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
    焰约 2 cm 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
    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
    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
    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
    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
    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
    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
    焰中约 2 s 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
    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
    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
    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
    将蜡烛重新点燃。
    P15 步骤 2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多
    P15 步骤 3现象:燃着的木条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而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
    气瓶中熄灭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少
    P16 步骤 4现象: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而对其呼气的一块上有水雾出现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多
    P19 讨论 1.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避免塞子沾染桌上的杂质而污染试剂。
    2.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可防止液体流在试管外或洒落,倾倒时应缓缓倒入以防止液体
    溅出。
    3.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
    签。
    4.倒完液体要立即盖紧瓶塞,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把瓶子放
    回原处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
    附:倾倒液体的方法: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应将瓶盖取下倒放在桌面上,将标签朝向
    手心拿起试剂瓶,使瓶口紧靠容器口缓缓倒入,倾倒完毕后,要把瓶口在容器口上贴靠一
    (以防止瓶口残留液腐蚀标签 )。最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
    P20 讨论:仰视使读数偏小,俯视使读数偏大。
    P20[ 实验 1-8 现象 ](1) 中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碳酸钠粉末消失。 (2) 锌粒表面产生无
    色、无味气体,锌粒变小。
    P21[ 实验 1-9] 酒精灯灯焰中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P21 讨论: 1、不能,液体沸腾 出后可能伤人 2 、不能,可能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炸
    不能,热试管骤冷会破裂 4 、手持试管夹在酒精灯火焰外焰处左右移动试管,如果试管固
    定可以移动酒精灯。
    补充:对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位置在距试管口 14处,长柄在下短柄在
    上,手握长柄,拇指不可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不可用手夹持试管,以防烫
    手。对盛固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或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在试
    管口凝结后,倒流回试管底部遇热造成玻璃破裂。先对试管均匀加热,然后集中在盛固体
    部分加热,防止受热不匀使试管破裂。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
    1/3 ,试管与桌面保持 45°倾角,加热部位在斜面下方,并且试管口不准对着人。这些措
    施都是防止液体沸腾时溢出,或者发生暴沸时冲出伤人。
    P22 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是: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
    立即下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